近日,火眼云举办了一场B端客户的线上直播活动,我们先来看看数据:
定向信息流投放约20万人,点击7645人,观看直播186人,加微信32人,现场成交0
面对这种情况,大多企业都会反思:问题究竟出在哪?其实,你看到的0成交并不代表0效果。C端活动中,成交来自于活动现场,以定金或直接购买的形式呈现,现场人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,但这种评估体系却并不能直接套用在B端活动上。
B端营销决策周期长,参与人群复杂,如果每次只盯着最后掉进碗里的几个人,那么你可能正在失去整片森林。火眼云基于ABM方法论提出了新的观点,除了活动现你能看到的现场线索转化「明漏斗」,你更应该关注活动全程所有被触达到的线索所形成的「暗漏斗」,从更长的时间周期内重新定义一场B端活动的真正效果。
7645人: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,必须牢牢抓住
活动前期会出现一种情况:客户点击活动广告页面,但却没有报名。
这时很多活动运营就慌了,变着法地想“拉新”。从邮件推送到电话轰炸,从社群到私信,只要能让客户把报名表填了,这个月就又离KPI完成近了。
事实上,点击活动内容的7645人,大概率是对你的产品有那么一点兴趣,没有报名可能是因为没时间,因为还不了解,因为暂时没计划等等。但只要点击浏览了活动页面,品牌就已经得到了曝光,他的脑中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品牌植入。
这7645人无疑应该计入本次的活动效果,因为他们从这一次开始,将开启与你相伴的真正旅程。而你也需要具备一些能力,基于他们的有效信息建立稳定的触达通道,通过此后更长时间的触达和培育,实现最终转化。
186人:那些被你牢牢抓住的,应该投其所好
观看直播的186人,无疑是一批成熟度更高的「暗漏斗」线索。惯常做法,市场部视同高质量线索转交给销售,销售迅速推进营销动作遇到阻力,反馈为无效线索。
正确的方式应该怎么做?
答案是:为他们准备一套不断进阶的内容,好好规划如何进行个性化培育。
火眼云为此长期的培育过程提供工具了支撑,将客户旅程以分值的形式呈现,点击广告、观看视频、阅读邮件、打开短信、下载资料、访问官网等,每一次互动行为都会按照既定分值不断积累。你可以从不同推送内容判断不同客户的喜好,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细分,利用自动化营销为他们设置个性化的培育流程。
ABM方法论与传统营销最大区别在于,只要我们不断收集“对的人”,不断推出量身定制的营销动作,最终,他们都会转化。
32人:那些需求意向明确的,应该保障转化
加微信的32人,应该说是这次现场线索转化「明漏斗」的唯一成果,一般会由市场部直接交付销售跟进,后续转化完全考验销售的个人才华,不免有一点随性的意味。
如何,才能更靠谱的保障转化?
首先,应该在数据平台中汇总提取这些客户之前的所有行为,逐一进行综合分析,你会得到一份详细的客户档案。在转交客户的同时,你还可以告诉销售,这个客户想要什么,甚至他在采购决策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。
其次,在销售跟进的过程中,应该不断向市场部反馈影响客户决策的薄弱点。如果觉得体量不够大,那就精准推送我们与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;如果觉得行业应用不成熟,那就精准推送我们在该行业标杆企业的应用案例……
客户与销售真正见面之前,已经完成了67%的客户旅程,市场部应该有策略的完全覆盖这一阶段,并在剩余的决策阶段中,为销售提供空中支援,共同保障客户转化。
0成交,不代表0效果
只有从更加透彻的层面解读活动效果,才能从更广阔的视野做到心中有数。
从火眼云的活动数据可以看出,当月成交为0,但从第二个月起陆续开始有了转化,甚至此后每个月都有线索转化及成交。通过ABM方法论+营销自动化工具,实现「暗漏斗」的长期运营及客户的动态观测,把时间轴拉长,把培育周期加长,我们才能够更加全面的评估一场活动的真正效果。
点击链接回顾直播全程
https://live.vhall.com/room/watch/151531568?invite=
扫描以下二维码,关注公众账号,了解更多营销知识。